云寿白茶
分类:茶文化 作者: 来源: 发布时间:2024-01-09 阅读次数:83
品种简介(通称,俗称,是 否为六大类):
通称:云寿白茶 俗称:无 是否为六大类:是六大类中的白茶。
形态特征(茶体外观描述):
白茶叶子较大,表面有细毛,色泽呈淡黄色或淡绿色;卷曲的白茶叶子较小,色泽呈淡黄色或淡绿色,表面有细毛;条索状的白茶叶子细长而直,色泽呈淡黄色或淡绿色,表面有细毛。
产地分布:
云南白茶主要产区在景谷和云南澜沧江流域
生长环境:
一般茶树生长需要平均气温在13℃以上,全年大于I0℃积温在3000℃以上,年最低气温多年均值在一10℃以上(一12℃以下低温会使茶树遭受严重冻害),年降水量为1150~1400mm,因此,茶树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
制作过程:
制作过程:白茶不炒不揉,主要以长时萎凋与干燥两道工序为工艺特征,其中萎凋工艺尤为重要。 白茶加工过程的物质变化是以多酚类物质轻微氧化为主,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的降解、色素和香气物质的转化与形成为辅的变化过程。 多酚类及其他物质的转化降低了茶鲜叶的青气与涩味,增加了茶汤的清醇滋味。 在挥发性香气成分中,萜烯类化合物活性高、阈值低,是构成白茶高品质花香的重要成分。 白茶初制加工工艺为:采摘→萎凋(萎凋+并筛)→干燥等工序。
功能介绍(口感,冲泡手法,营养价值,适应人群,保存方法,收藏价值):
口感:白茶茶汤细腻、柔和,口感令人回味无穷,且久泡不苦涩。 冲泡手法:1:杯泡法,这个方法比较适合新白茶,譬如白毫银针、白牡丹之类的。茶水比例1:50!水温控制在90度左右。2:盖碗泡,这个方法适合新白茶和老茶白,茶水比例1:25,新白茶温度控制在85到95度,老白茶温度控制在100度左右。3:大壶闷泡法,适合三年以上的老白茶,5克的茶配1500毫升的水,闷泡半个小时以上就可以了。4:煮茶法,现在比较流行的围炉煮茶,适合陈年老白茶,尤其是老寿眉,煮着喝更佳容易喝出它的枣香味。5—7克的老白茶,配500—1000毫升左右的水,冷水投茶,大火烧开转小火。5:冷泡法,适合新白茶,冷泡法适合夏天,白茶冷泡别有风味哦。更佳容易突出茶叶的层次感!茶水比2到3克茶叶配500毫升左右的水。30分钟到1个小时就可以饮用。 营养价值:1、可治糖尿病,白茶对糖尿病有显著疗效。因为白茶之中的多酚类以及脂类能够促进胰岛素的合成。儿茶素之中的多糖类物质也具有去除血液中过多糖分的作用。茶多酚能够调节人体的糖代谢障碍,从而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。2、可以降血压,白茶含有丰富的茶多酚、维生素C和维生素P。茶多酚能促进维生素C的吸收。维生素C可以令胆固醇从动脉壁移至肝脏,并且降低人体血液之中的胆固醇的浓度,同时可以增强血管的弹性和渗透能力。3、能预防脑血管病,脑血管病是常见的疾病,会严重地影响到人体的健康。高凝状态正是血栓能够形成的最重要条件,而且白茶也具有非常好的抗凝以及促进纤溶作用,从而改变了高凝的状态。此外,白茶还能够降低人体血液粘滞性,从而降低血液高凝的状态,增加了血液流动性,改善循环,并防止血栓形成。 适应人群:适宜高血压、高血脂、冠心病、动脉硬化、糖尿病、油腻食品食用过多、醉酒者。 保存方法:白茶储存归纳起来就八个字:通风、透气、防晒、防潮。白茶的保存,一定要注意存茶环境,不可将白茶置于高温、强光、有异味的环境之下,最好能够保证存茶环境可适当通风,干燥、常温、无异味。 收藏价值:1、品质的转化,白茶叶片会在转化过程中呈褐色、黄色,深度发酵后则呈黑色,但依然可从茶叶上辨别些许白毫,甚至可见金毫夹杂其中。汤色会从杏黄明亮转变为金黄明亮、橙红透亮、甚至是酒红透亮,形成糯香、荷叶香、药香或者枣香。其耐泡程度也大大提高,用来煮饮只觉甜稠顺滑,香气浓郁。2、药用价值的提升,说到收藏白茶,听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“一年茶,三年药,七年宝”。越陈的白茶,保健价值也就越高。刘仲华教授及团队,在2011年时承担“白茶与健康”研究,对1年、6年、18年的白茶对比研究发现,随着白茶贮藏年份的延长,陈年白茶在抗炎症、降血糖、修复酒精肝损伤和调理肠胃等功能方面,比新产制的白茶具有更好的作用效果。3、价格质量的保证“白茶存放时间越长,其药用价值越高,因此极具收藏价值。”这一观点在业界得到广泛认同。陈年白茶具有解毒的功效,曾被在民间有“麻疹茶”,“清火茶”的称谓。储藏的越久,茶的香气、口感、功效都会发生变化。当年新白茶独有“豪香蜜韵”呈杏花香,3至8年为荷叶香,8至15年有枣香,15年以上呈药香。
历史典故:
白茶,素为茶中珍品,历史悠久。史载,东汉时期,一个叫尹珍的青年怀揣家乡生长自制的“荼”, 拜谒著名儒学大师许慎,遭门丁刁难,便在其檐下席地嚼“荼”,片刻,许慎整个府邸充溢着浓郁的茗香。许慎踱步而出溯源,随即便邀尹珍入书房,将其“荼”冲泡相观,但见其外形优美,白色叶底如银针坠壶,汤色碧绿明亮,品之顿觉味鲜而清爽醇厚,偶有淡雅苦味即刻津生口中。更激发其在《说文解字》中对“荼”的注解,用“槚、茗、蔎”译注“荼”字的色、香、味。